您现在的位置: 国际航班查询网 > 国际航班常识 > 机场常识 > 小机场或成经济引擎
飞瀛商旅国际机票

小机场或成经济引擎

   “全国90%以上的中小机场都亏损,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四川某小型机场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靠政府的补贴维持运转。

  机场给航空公司开航线的补贴,最终要政府财政掏腰包,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向下摊派,公务包机就成了支持航线的重要方式,但是公务包机同样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只不过分摊到不同人的头上罢了,当地企业也往往要为机场掏腰包。

  “说是公务考察,其实就是政府组织包机旅游。”一家地方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应邀去台湾考察两次,但事实上没有办成一件公事。“但碍于地方政府的情面,为航空作贡献,不得不去。”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正式取得运营证的机场有共有183个(不含港澳台),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80座。有些省份每万平方公里达到了1座机场,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1个半小时能达到多个机场。十二五期间,预计还将投入1.5万亿用于民航建设,机队规模在5000架。

  一些地方政府明明知道建机场亏损,为何还要拼命建机场呢?

  “机场的价值不能纯用其亏损盈利来判断,一座机场对于一座城市的作用在于间接和潜在影响,而不是这个机场盈利多少。”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原淮安涟水机场建设总指挥史国君如是认为。机场对于一座城市外向型经济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提升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史国君进一步指出,以淮安涟水机场(以下简称“淮安机场”)为例,淮安机场从奠基那天起,对于招商引资来说就不断发挥着“蝴蝶效应”。淮安正在打造台资、闽资、浙资、高地,目前浙资、闽资企业分别有2300家和1200家,台资企业已过1000家,这些功劳的取得可以说淮安机场功不可没。

  无独有偶,徐州观音机场副总经理王健也持此观点。

  “尽管小机场普遍亏损,但其所带来的收益还是会远远超出其亏损的,一座城市没有机场,许多客商也就不会来投资,机场往往能引来若干个大项目,其给当地经济的贡献,相对于机场的亏损是丢了芝麻换回了个西瓜。”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也曾表示:机场是一座城市开放的象征,一座城市有了一座机场,不但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引进外资,建设外向型经济具有标志性作用。

  1:8的效应在民航界广为流传,也就是说一个机场的投入与产出可以达到1:8的效益,当然包括间接的,主要是招商引资的影响,一个城市建一座机场就相当于打开了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它所带来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有人更是指出,小型机场,应该看成是一种公益性基础设施交通,不应以亏盈论英雄,公共交通政府就应该补贴。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民航专家朱晓磊正是持这种观点的人。

“应该把机场看成公益性的基础交通设施,开始由政府补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乘飞机出行的方式会更加增多,小机场是有望自己走出亏损状态的。”朱晓磊告诉记者,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人均航空出行将达到0.5次。以江苏为例,按目前江苏7800万人口计算,航空客运需求就可达到3900万人次,尽管有人认为江苏机场过多,但通过此计算,其运力还远远未能满足需求。当一座小机场年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后,该机场就会走出亏损。江苏无锡的硕放机场就已走出了亏损的阴影,常州机场也接近亏盈平衡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