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国际航班查询网 > 国际航班常识 > 机场常识 > 天津机场在消防队伍建设中的尝试
飞瀛商旅国际机票

天津机场在消防队伍建设中的尝试

  天津机场的消防站建设经历了部队公安建制、业务外包、机场隶属部门三个不同的阶段。

1、机场隶属部门模式

  20111月,机场组织变革后,把消防与急救的业务从指挥中心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机场二级机构,即:消防救护支队。至此,机场的消防救援和医疗救护紧密结合起来,为机场的航空器突发事件和非航空器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了有力的应急保障。同时把消防灭火和消防防火两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一个二级部门承担,系统地开展防火灭火工作,有利于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2、部队公安建制模式

  1996年以前,机场的消防职能由天津市公安消防局下辖的32中队履行。当时装备比较简陋,但人员比较充分,因此,执行任务、训练比武等,天津机场消防都在全国民航消防队伍中名列前茅。在历次重大任务保障和突发事件中表现出色,保障有力。

3、业务外包模式

  1996年,从公安建制退出后,天津机场做了全国民航第一个吃螃蟹的,把机场的消防业务整体外包给天津市消防局的一个下属“消保公司”,每年以合同的形式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机场提供消防装备、房屋等,并派出一定的管理人员,消保公司派遣一定数量的“消防员”为机场执勤,机场给予消保公司一定的外包服务费。这种模式,表面上看来机场的管理和费用减少了,责任轻了,但事实上,消防和应急救援的责任是“外包”不出去的,从几年的实践来看,一开始派驻的队员都是现役消防员,队员素质高,管理约束都比较健全规范,单个队员和整体的技战术水平也都较高,保障能力较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现役的比例越来越小,派遣制的队员成外包的主流。由于派遣制队员的工资待遇较低、归属感缺失、流动性大,可以说学习、训练、演练只是应付差事,再加上用和管脱节,队员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难以提高。

支队按照准军事化的队伍建设标准,创新思维,严格管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联系机场消防救护的工作实际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并实践了“防消救一体化”的勤务模式,未雨绸缪,强化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和“练为战”的管理训练理念,积极探索和提升机场的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以“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标准建设”为抓手,以“3F”品牌创建为载体,认准“3513”的应急响应目标,从“一日生活制度” 突破,推进支队的品质化发展进程,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