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制主要表现为流量控制和空军活动导致的航路禁止或限制。空域是飞行的前提。我国空域实行军管民用,民航实际使用量只占空域的20%-25%,而伴随民航高速发展,航班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民航可用空域已经饱和,这使得流量控制上升为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而且呈现越发严重的态势。另外,为保障国家安全,空军活动、军事演习优先于民航;而且空军活动涉及国防机密,往往来得突然且没有预计时间。因此,一旦因军事活动发生管制,民航运输就会受到影响,或在地面等待,或返航或就近降落其他机场等待,等等。而空军管制解除后空域往往又大量塞机,要消化堆积的大量航班,又再次出现延误。总的来说,我国空域管理体制以及空中交通管制技术、设施、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巨大增加的民航运输需求,这种矛盾导致的空中管制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延误。
解决的方法包括:科学划分空域、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改变现有相对落后的空域管理体制,实行以空军为主,军民联合的空中管制委员会,统一分配和协调空民对空域的需求;统一和协调飞行管制标准,确保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目前体制和制度没有改变之前,可以采取积极开辟使用临时航线的措施。事实证明,这个措施是有效的。2009年春节期间开辟了16条临时航线,自2009年3月12日起启用了35条临时航线,全国临时航线总数达77条,总距离2.67万公里。2009年全年共有21.5万班次航班使用临时航线,既缩短了飞行距离,节能减排,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航班延误。对此,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也指出,空管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指挥协调能力,积极协调使用临时航线和优化空域结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缩小飞行间隔,改进航班放行模式,减少飞机关舱门后的等待时间等。